连发两篇:利用人工智能改善腺瘤检出率 | 作者采访
《柳叶刀-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》(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& Hepatology)今日在线发表两个试验,都是探究利用人工智能改善腺瘤检出率(Adenoma Detection Rate, ADR)。腺瘤检出率是结肠镜检的主要质量指标,与结肠镜检后结直肠癌发生率及其相关死亡率成反比。许多研究都关注结肠镜检中越来越高的腺瘤检出率,但是多达27%的息肉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被检出。《柳叶刀-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》主编Rob Brierley对两个作者团队分别进行了采访。
作者介绍
于红刚
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,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,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大数据协作组组长,湖北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,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候任主委等。于教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,随后于德国波鸿大学医学院、美国Scripps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。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3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09篇,在The Lancet Gastroen&Hepato 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。
参考文献:
[1] Zhao S, Wang S, Pan P, et al. Magnitude, risk factors,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enoma miss rate of tandem colonoscopy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Gastroenterology 2019; 156: 1661–74.
[2] Jie Zhou, Lianlian Wu, Xinyue Wan et al. A no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bowel preparation (with video). Gastrointest Endosc, 2019;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gie.2019.11.026.
作者团队介绍
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暨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AI研究团队,从事AI-内镜、病理相关研究5年,长期与哈佛医学院BIDMC高级内镜中心等国际顶尖中心合作,研究论文先后发表于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& Hepatology 等国际权威期刊。多次受邀参加DDW、WCOG、UEGW发言,并先后获得美国胃肠病协会(ACG)国际奖(international award, 2017)、欧洲胃肠病学会(UEG)国家级学者奖(national scholar award, 2018)、多次UEG travel grant 奖金。本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为李良平教授、刘晓岗教授、王璞博士和周冠宇医生。1. 如果一例患者没有息肉,且全程AI系统没有误报或“假系统”没有报告,那么操作医生不可能察觉有两个不同的系统。
2. 如果一例患者没有息肉,但AI出现了误报或者“假系统”有所报告,经过观察者提示出来了,那么操作医生也不可能分辨出,观察者的提示究竟是AI组的误报,还是“假系统”的报告。
3. 如果一例患者的某个息肉,是操作医生首先看到,此时观察者并不会做出提示,那么操作医生同样不可能察觉有两个不同的系统。
4. 如果一例患者的某个息肉,操作医生没有看到,而是在即将消失在视野外时经观察者提示才发现,那么操作医生会认为这是AI系统的一次正确提示,也不会察觉有“假系统”的存在。
参考文献:
[1] Wang P, Xiao X, Glissen Brown JR, et al.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eep-learning algorithm for the detection ofpolyps during colonoscopy.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8;(2):741–748
[2] Wang P, Berzin TM, Glissen Brown JR, et al. Real-time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increases colonoscopic polyp andadenoma detection rates: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. 2019;68(10):1813-1819
推荐阅读
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《柳叶刀-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》更多论文